|
腾讯减持美团的公告虽迟但到,时间有点意料之外猝不及防,减持却是情理之中,因为反垄断还在继续,达摩克斯之剑还悬在腾讯头上。
2020年,一场反垄断行动在全球兴起,国外的谷歌、苹果、脸书(现为Meta)等巨头,都曾在世界多地受到行业垄断的指控,国内的阿里、美团都已经被开出天价罚款。腾讯虽然还没接到罚单,但想想微信13亿活跃账户,还有腾讯控制的上千家企业,尤其是类似京东、美团一样在各自赛道上本身就是头部的企业,就知道,腾讯并不安全。
腾讯是一家敏感性很高的企业,不会不明白这一点,所以,即使有千万个不愿意,也不得不开始动手减持,明哲保身。
由此可见,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腾讯的五指山地位不仅不会动摇,反而会更加稳固。
不过,腾讯还是极为聪明的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。
2021年12月23日,腾讯宣布将所持有的约4.6亿股京东股份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腾讯股东,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约17%降至2.3%,退出大股东行列。之后,腾讯和京东又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,巩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。
2022年11月16日,腾讯故技重施,宣布将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的美团股份作为股息,派发给腾讯股东,派息结束后,腾讯对美团的持股比例将由约17%下降至不足2%。
这两次减持连前后持股比例变化都几乎一模一样,似乎是腾讯精心测算过,这样减持,既能交差,又能保留和被投企业之间的友好关系。说白了,腾讯和被投企业,藕断丝连。
如果减持美团之后,腾讯和美团的关系像和京东的关系一样,依然稳固,腾讯会第三次、第四次甚至更多次将这套模式,复制到其他企业身上吗?
很有可能,马化腾曾公开回应反垄断,表示“会积极配合监管部门,总的来说尽可能做到合规,保证长远的发展”,那么只要反垄断的行动仍在,腾讯就得一直配合。
腾讯投资的行业头部企业,太多了。经过这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战略布局,腾讯控制的企业已经覆盖游戏、文娱、企业服务、金融、电子商务、物流、教育等各个领域。特别是微信推出后左手资本右手流量的双管齐下模式,更是几乎断绝了被投企业友商的发展之路,催生了一个个行业巨头。
如果一直用这套模式减持,对腾讯的股东来说,有好处吗?有文章表示:“派现是把之前投资的获利返还给股东,相当于发放圣诞大礼包,但在京东、美团被套现后,未来的大礼包会越来越小,这次美团礼包接近1600亿港元,接近美团市值的六分之一,未来可以派息的拼多多、B站、快手,都不会那么多了。”
一年减持一个,腾讯正在缓慢而小心的降低自己被反垄断的可能,同时维护自己生态圈的稳定。此时的腾讯,恐怕也顾不了考虑股东的感受了。 |
|